《黄帝内经》言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。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;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;去寒就温,无泻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萎厥,奉生者少。”
季节变化是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,非人力可干扰,咱们能做的就是了解这种规律,然后调整来适应此种变化。
冬季养生,内藏收敛、保暖避寒、节欲护阳、养肾藏精。核心在于一个“藏”字,从思想到行为,都要善于藏起来,不要往外泄。春夏是往外发泄的季节,秋冬是逐渐内藏的季节,这是天地的平衡之道,春夏干的事,秋冬要收敛点了。
那么,冬天有怎样的规律?咱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保养身体呢?冬季养生要点:
⑴睡眠。
为什么要放到第一位,因为睡眠的重要性时常被忽略!之所以被忽略,因为太容易被得到了,所以多数人不知道珍惜!原则:早睡晚起。夏天11点睡没事,冬天建议提前到10点睡,只是建议,因为你有无数理由熬夜不睡;起床:天亮的晚,至少天亮后再起,没什么事不要摸黑起床。当然,要上夜班,甚至做生意早起进货,做早点的什么,这些都是不受控的,自己白天多补觉。
⑵护阳气。
虽然说阴阳平衡,但经常说阳气,很少说阴气吧?想象一下,如果天空太阳消失了会如何?人体阳气就是生命之本啊,必须好好呵护!冬天,阳气内藏,潜伏不动,此时不宜去随便扰动,强迫其外泄,几个要点:
①少出汗。
汗液是阳外泄的一个途径,包括各种出汗的行为,蒸桑拿,过热的水洗澡,剧烈运动,穿过暖的衣服捂出汗,空调温度过高,暖气太热都导致出汗,这就不妥了。如果环境温度高,要少穿衣服,还有就是泡脚泡出很多汗也不妥。
②晒太阳。
相比于夏天太阳的毒辣,冬天的太阳显得如此温暖,如果有条件,每天中午晒晒太阳,尤其后背,暖洋洋的挺舒服,也能温补阳气。
③泡脚。
泡脚好,但泡脚也有讲究,冬天不要泡出很多汗。微微出汗或者不出汗也没事,屋里不开空调也没暖气,泡不出汗很正常啊!不要强制去达到某种效果,身体感觉温暖才是最重要的。至于泡完各种头晕上火失眠等并发症的,不要泡了!
④洗浴。
洗头洗完呢赶紧吹干,不要过夜,以免着凉,头顶是诸阳之汇,这里受寒,直接头疼。
⑶防寒保暖。
有的姑娘为了保持好看的身材,穿的很少,明明冻得很难受,就是不愿意多穿衣服,这无疑是伤害身体的,短期内不会有问题,但年龄一大,很多慢性病就容易爆发了。
穿暖。确保皮肤不要被寒邪侵犯,难道颜值比健康还重要么?一件衣服不够穿两件,不过注意不要捂出汗了。
吃暖。早晨起来喝凉开水,也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?很多人总是和西方人比,其实不光体格不同,体质各方面都不同,既然如此,生活方式也没必要跟风了。也有的吃凉菜,更有的姑娘喝冷饮吃冰激凌,凉啤酒也是注意了...总之,凡是入口一定要温热的。
不要轻易去挑战大自然。比如冬泳,冷水澡,裸露跑步甚至顶着大雪寒风,特别是老年人尽量少出门,每年冬天,会带走一大批老年人,本身阳气不足抵抗力差。年轻朋友虽然身体好,但这件事要辩证看,寒冷的确锻炼身体但同时也会侵入身体,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方面,对多数人不太支持这样做,手段本身有点极端,搞不好伤害挺大。
住暖。居住环境尽量密封些,不要寒风呼呼往里冒,睡着了就容易感冒了。没暖气开空调,没空调钻被窝里呆着。*行暖。出门活动工作之类,做好防寒,戴个口罩,手套防止冻伤,寒风入口感染风寒什么的。
⑷饮食。
少吃辛辣刺激之物,比如葱,姜之类。不要理解错了,一点也不碰,可以吃不要吃多了,发散之物,耗损津液,秋冬养阴,耗损阴液上火的不宜多吃;
少吃高盐咸的东西,可以多吃点苦味的,补心脏之气,冬天肾水比较旺盛,在中医五行中,肾水克心火,肾水太强了,克制心火,所以吃点苦味的补养心脏。
⑸运动。
接到过不少相关问题:冬天还能运动么?
当然能运动,几个注意的地方:
尽量早晨起来动,实在没空,晚上9点前动动;
如上所讲,一定不要出太多汗了,包括室内运动;
做好保暖防寒,出点汗再吹点寒风,很容易感冒了!
⑹精神保养。
有一种病名叫做冬季忧郁症,一到了冬天人就无法提起精神,集中精力,或者焦躁或者特别容易疲劳或者精神忧郁等等,这种情况是脏腑失衡的外在表现。冬天里肾气不足、肝气不舒的人容易悲郁,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养肾调肝。
⑺冬天怕冷怎么办?
冬天是检验体质阳气盛衰的晴雨表,功夫在平时,临时缓解措施的话,多喝点生姜红糖水或者糯米大枣饭(红糖调味)。
重庆正博养老院是真正意义上集医疗、康养、养老、护理四位一体的“医养结合”型专业养老机构,可为健康自理、半自理、失能卧床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护理服务。
(部分文字及图片源自网络,如若侵权联系删除)
温馨提示:请准确填写以上信息,以便沟通!